EN

曾安平博士

Anping Zeng, Ph.D.

“期待西湖大学不仅是科学发现,也是技术创造,人才辈出的肥沃土壤,有幸与同仁及青年学子们一起,在这块独特的试验田里, 为西湖大学的辉煌播种,耕耘,造福于国家与人类。”

  • 个人简介

      曾安平, 德国工程院院士,2022年春全职受聘于西湖大学,任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讲席教授,校级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智造中心创始主任。回国前是汉堡工业大学终身教授,生物过程与生物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 生物化学工程专业负责人。1990年获布朗瑞克工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德国国家生物技术研究中心(GBF, 现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HZI) 生化工程部实验室负责人和基因组学部系统生物学课题组长,澳大利亚科学与工业研究院(CSIRO)研究员及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员。2004年成为布朗瑞克工业大学兼职教授,2005年分别获聘三所德国大学生物化工及动物细胞系统生物学专业终身正教授,2006年起受聘于汉堡工业大学。曾任德国化学工程和生物技术协会专业委员会 “生物过程工程”及“系统与合成生物学”专家组成员,“新一代生物制造系统”专业委员会主任,多次成为欧盟、德国科学基金委、联邦教育科研部等大型科研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专家委员会成员和主任。Wiley学术杂志“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主编。

  • 学术成果

      曾安平院士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生物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工程、系统代谢及合成生物学,近期研究重点为电驱动生物合成技术、CO2等一碳化合物生物利用、以及具有催化性能的智能蛋白质生物材料; 注重多学科交叉,基础研究和工程研究紧密结合,实现了从0到1及从1到100的原始创新和工业应用。例如,在国际上率先将系统生物学及基于蛋白质结构的合成生物学应用于工业生物过程研究,尤其在二元醇及氨基酸生物合成领域,从基础研究到生化工程及工艺过程开发进行了系统的创新性工作,成果实现工业应用。代表性工作包括对1,3-丙二醇这一重要工业生物过程的从代谢途径的定量分析、设计、调控到生物反应器与产品分离过程的系统性研究,开发了原创的工艺过程,为这一生物过程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最新研究还开发出从一碳化合物 (CO2,甲醇)合成1,3-丙二醇的全新生物合成途径,被公认为这一领域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在电生物合成技术方面,曾安平团队开发出新颖的All-in-One电极及相应电生物反应器,将其成功应用于脂肪酸合成、1,3-丙二醇与有机酸酯联产的全新生物合成工艺,相关工艺技术正在实施产业化应用开发。最近在一碳代谢及大气(CO2,N2)生物利用的研究中,曾安平团队还首次发现了具有催化性能的蛋白质水凝胶,阐述了其成胶机理,正在开展其作为智能生物材料在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曾安平教授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专业编著五本,专利(含申请)20多项。获多项国内外奖励及荣誉称号,包括中国国家(海外)杰出青年基金、美国医药和生物工程学会(AIMBE)会士(Fellow)、中国旅德化学化工学会和德国化学学会的最佳中国博士生导师奖、美国化工学会(AIChE)食品,医药及生物工程部2019年会奖。2020年选为德国工程院第一位德籍华人教授院士。


  • 代表论文(*代表通信作者)

    1. Y.Wang,J.Jiang,Q.Xiong, M.Xie&A.Zeng*(2025) Programmable solid-state condensates for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mammalian gene expression. Nat. Chem. Bio., doi :10.1038/s41589-025-01860-0

    2.R.Yang, Y.Wang, M.Kong, A. Zeng* (2025)Boosting energy metabolism and biosynthesis in diverse organisms by a common bacterial salvage lipoylation protein. Nat. Commun., doi:10.1038/s41467-025-62638-5

    3. J.Nie,X.Zhang,.A.Zeng* (2025)A globular protein exhibits rare phase behavior and forms chemically regulated orthogonal condensates in cells. Nat. Commun., doi:10.1038/s41467-025-57886-4

    4. Y.Li, B.Zhang, Y.Wu, T.Tang, A.Guan, Q.Xu, L.Wang, J.Liu*, L.Sun*, A.Zeng* (2025). Ultrafast Conversion of CO2 into C3–C4 Diols in a Synergistic Electrochemical and AI-Assisted Biosynthesis System. J Am Chem Soc., doi.org/10.1021/jacs.5c14039

    5. X.Zhang,Z.Hu,R.Pörtner,A.Zeng*(2025) Hybrid Biological Hydrogel Provides Favorable Bioenergetic, Adhesive, and Antioxidative Effects on Wound Healing. ACS Biomater-Sci Eng., doi:10.1021/acsbiomaterials.5c00072

    6. J. Liu, H. Zhang, Y. Xu, H. Meng, A. Zeng*2023Turn air-captured CO2 with methanol into amino acid and pyruvate in an ATP/NAD(P)H-free chemoenzymatic system. Nat. Commun., doi:10.1038/s41467-023-38490-w

    7. Y.Liu,L.Chen, A.Zeng*(2023) Design, 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nthetic Isopentyldiol Pathways in Escherichia coli. ACS Synth. Biol., doi.org/10.1021/acssynbio.3c00394

    8. Y. Liu, W. Wang, A. Zeng* (2022) Biosynthesizing structurally diverse diols via a general route combining oxidative and reductive formations of OH-groups. Nat. Commun., doi: 10.1038/s41467-022-29216-5



  •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zenganping@westlake.edu.cn

      曾安平实验室致力于从生物大分子的设计和优化、新颖生物合成途径和细胞工厂的开发等基础科学问题到新一代高效生物智造工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 合成生物学及系统代谢工程 (工业微生物,尤其是梭菌的基因编辑和代谢调控), (2) 结构合成生物学及新颖生物材料 (酶/蛋白分子设计及定向进化, 蛋白凝胶及相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3)生化工程 (动物细胞和微生物培养新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微型集成生物制造过程等), (4) 一碳化合物电化学及生物融合转化 (5) 新型天然产物、化学品及未来食品的生物合成及工业应用.

      诚聘上述研究方向的杰出人才作为Co-PI,同时招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技术工程师、科研助理以及行政助理,具体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参见以下招聘链接:

    https://www.westlake.edu.cn/Careers/OpenPositions/FACULTY/202107/t20210730_11726.shtml

    https://www.westlake.edu.cn/Careers/OpenPositions/research/research_FACULTY_eng/202112/t20211206_16633.shtml